转载:赵老师历史讲堂 (牛顿补习中心历史教师)
各大中文媒体的标题,指现在年轻人“不想升学,想当网红”引起热议。
此贴不讨论学者的分析以及媒体下的标题,我们沿着“内容创作者”进行讨论。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改变了人们的互动方式。现代,很多小朋友在社交媒体上做分享,比如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学习笔记、兴趣爱好。赵老师觉得挺好的,这样做除了自己更进步(毕竟每一次的输出都是更好的输入),还可以建立个人影响力。
那么问题来了,内容创作是否值得all in?为了让大家更容易想象,我们把它转成比较现实的话题——它是否可以养活你?
可能小朋友会说,哪个网红怎样怎样,流量就很高,一定赚很多。这个理解未免过于简单。
首先,流量要变现,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赚取平台给的广告费。举例:赵老师经营YouTube频道大约两年,至今有4万订阅。YouTube给予赵老师的广告收入(以月计算),换算成马币大约是600令吉。当然,赵老师的内容是教学为主,不属于大众化。
第二个变现方法就是以自身流量来接代言(这里暂不探讨其他方法)。赞数本身只是数字,如果没有“加以利用”,并不会变现。所以你看到照片获赞很多的号,不代表赚很多钱,一些追求赞数的人或前期想要冲流量的人甚至会投入一笔钱来买赞数。赞是赞,赚是赚,要懂得分开看。
再来就是,大家看到的大网红现象是幸存者偏差。在抖音上跳舞的、在小红书发文的、在YouTube做影片的有无数位,但是真正爬上金字塔顶的,只有那少数幸运者。他们有的是鼻祖,也就是最早开始搞内容创作的一批人,在其他人还没有开始前就已经占据了头部;有的有过人的颜值、身材;有的则是有过硬的技术,比如创作天赋、创意、知识、幽默等等。所以在踏入这领域之前,定位很重要。现在的网络,绝对不是你随便拍一个prank,就会爆红(反而有可能会被骂)。
说得那么难,还值得不值得投入?要记得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各行各业都需要付出努力,哪有什么轻松活?如果想自我挑战,那是很好的尝试,你还是可以考虑“一脚踏两船”,就是有一份主要的事业,同时搞内容创作。这样即保着了生活的基本需求,也可以建立自身的影响力(个人品牌)。更理想的状态,是能够让你的事业和所经营的自媒体做链接。
最后做个小提醒,切勿跌入“流量陷阱”。流量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一个人不断追求精进,也可以让一些人为了流量而不择手段;它可以让更多人发现你的价值,同时在你犯错的时候它会是一个放大镜。所以要清楚,自己的出发点是为社会创造价值。
We at Newton Academy provide established since year 2007. We have garnered more than 3500 students enlisted in our academy. Since establishment, we upheld the philosophy of ‘Inspiring wisdom with wisdom’.
3 Jalan Daya 11, Taman Daya, Kepong 52100, KL
Mon-Friday (8:00am – 11:00am, 2:00pm – 9:30pm)
Saturday (9.00am – 4:00pm)
Closed On Sunday
© 2022 NEWTON TUITION MALAYSIA || Powered by ZEN-Y ICT SOLUTIONS